-
焦化
以煤炭高温干馏生产焦炭为核心,为钢铁冶金提供还原剂和燃料,副产品包括焦炉煤气、煤焦油等。行业面临环保高压(VOCs、脱硫脱硝治理)和产能整合,干熄焦、余热回收等技术逐步普及,推动焦化与化工、氢能产业耦合(如焦炉煤气制氢),向低碳循环方向转型。
-
电厂
通过燃烧煤炭、天然气或利用水能、风能等一次能源发电,保障全社会电力供应。火电仍占主导但占比下降,风光等新能源加速替代,智慧电网、虚拟电厂技术提升消纳能力,碳中和目标驱动清洁化(碳捕集)与灵活性改造(调峰保供)。
-
煤化工
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甲醇、烯烃、油品等化学品,分传统煤化工(合成氨、焦化)和现代煤化工(煤制乙二醇)。受碳排放、水耗限制,行业向高端化(煤基新材料)、低碳化(绿氢耦合、CO₂资源化)升级,与可再生能源深度协同。
-
精细化工
生产高附加值专用化学品(医药中间体、电子化学品、催化剂等),技术壁垒高、品类细分多。行业向绿色合成(生物催化、微反应器)、高端材料(半导体化学品、新能源材料)升级,国产替代与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核心趋势。
-
钢铁冶金
以铁矿石冶炼为核心,生产粗钢及下游轧材,高能耗、高排放特征显著。绿色转型加速:氢冶金替代焦炭、短流程电炉炼钢推广、钢化联产(钢厂尾气制乙醇)等,同时数字化(智能冶炼)提升效率。
-
多晶硅光伏
从石英矿提纯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,为光伏电池核心原料。行业聚焦降本增效(改良西门子法、颗粒硅技术)、低碳生产(绿电替代),中国主导全球产能,但面临技术迭代(N型硅片)和海外贸易壁垒挑战。
-
绿色制氢氨醇
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,进一步合成绿氨、绿色甲醇等低碳燃料。作为能源载体,助力交通、化工等领域脱碳,但储运成本高、应用场景待突破,政策支持与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成关键推手。
-
石化
以石油炼制为基础,生产烯烃、芳烃等大宗化学品及成品油。行业向“减油增化”转型(增产化工品)、拓展新材料(高性能树脂、可降解塑料),碳中和驱动CCUS技术、生物质原料替代及炼化一体化升级。
-
锂电新能源
涵盖锂资源提取、正负极材料制造、电池组装及回收,支撑电动汽车、储能产业发展。技术竞争聚焦高镍电池、固态电解质、钠离子电池等,循环经济(梯次利用、再生提锂)与资源自主可控成重点。
-
全行业杀菌运维
针对工业水处理、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微生物控制需求,提供紫外线、臭氧、化学药剂等杀菌技术。智能化(在线监测)和环保化(低毒药剂)是趋势,服务于各行业安全生产与合规运营。